继2022年7月23日后,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博士2024年8月14日再次宣布猴痘疫情构成“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”。这意味着接下来猴痘极有可能以较快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流行。上一个构成此级别的疾病为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,这是世界卫生组织的最高警戒级别。目前猴痘已在非洲肆虐,与去年同期相比,近年病例数量增加了160%,8月13日非洲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宣布猴痘成为非洲公共卫生紧急事件。
猴痘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?为什么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如此高度的重视?会给人们带来怎样的危害?
一、猴痘病毒是什么?
猴痘是因为猴痘病毒感染啮齿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后出现如发热、淋巴结肿大、皮疹等临床症状及表现。是一种人兽共患病。1958年首次在猴子中发现,故而称呼为猴痘。1970年,第一例报告人类感染猴痘病例是刚果民主共和国境内的一名9个月大的男婴。此后,猴痘就一直在该地区流行,并以缓慢的速度在周边国家出现,主要集中在非洲中部和西部,2022年在全球范围内爆发。2022年11月28日,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猴痘的英文名改为“mpox”。
二、猴痘病毒感染途径
研究发现,猴痘病毒主要通过黏膜及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。直接接触感染性皮疹、结痂和体液;长时间面对面的接触或者亲密的身体接触;较长时间近距离吸入含有病毒的呼吸道分泌物;接触曾经接触过感染性皮疹或体液的物品(如衣服或者床单);经过胎盘的母婴传播;被患病动物咬伤、抓伤感染传播等方式均可以导致感染。
三、2022年以来猴痘疫情的传播特点
2021年以前,猴痘几乎绝大部分病例发生在非洲,以接触患病动物为主要的感染途径。 且病例数量较少,在1970-1979年间仅报道47例,直至2003年才在美国出现了非洲以外地区的患者共72名,其中低于18岁的患儿占29%。第一例亚洲境内病例则出现在2019年的新加坡,为尼日利亚输入。在既往的猴痘患者当中,儿童始终为最易感人群。
从2022年5月7日开始,英国等非猴痘地方性流行国家报告了猴痘感染病例。11天以后,其他国家开始相继报告,并且呈短时间内迅速增多趋势。此次暴发涉及的非地方性流行区域较以往显著增大,大量病例来源于人传人,并且出现了特殊人群的患病群体和非常规的传播途径。英国2022年5月16日通报病例为有男男性行为者以后,各国相继报道了相同特征的病例,故此次暴发20-50岁男性较以往显著增多。但总的来说,仍然以<15岁的儿童为主。
猴痘病毒分为分支Ⅰ(中非分支或刚果盆地分支)和分支Ⅱ(西非分支),两种毒株均进一步分为Ⅰa和Ⅰb以及Ⅱa和Ⅱb两种分支。普遍认为分支Ⅰ引起的临床严重程度高于分支Ⅱ,死亡率也更高。2022年至2023年猴痘疫情的主要毒株为Ⅱb分支,而2024年以来,主要引起流行的为Ⅰb分支,并且其传播似乎与性行为有十分密切的联系。
四、猴痘病情容易发生在什么人群
猴痘病毒与天花病毒同属于正痘病毒,存在一定的交叉免疫。天花疫苗的接种对于猴痘病毒有一定的免疫力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免疫力会进一步下降,故而接种天花疫苗10年以上和未接种天花疫苗的人群均易感,且孕产妇、儿童、老人、免疫缺陷人群为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。我国1980年以后停止天花疫苗的接种,从这个层面上来说,国内所有人均为猴痘病毒的易感人群。
五、感染猴痘后的主要症状
猴痘的常见症状包括皮疹,可能持续2-4周,同时或很快出现发热、头痛、肌肉酸痛、乏力、淋巴结肿大等表现。皮疹呈水疱样,可累及面部、手掌、脚底、腹股沟、生殖器和/或肛门部位、口腔、咽喉、眼睛等,数量从几个到一千余不等。皮疹有疼痛感。在所有皮疹结痂、痂皮脱落形成新的皮肤、包括眼睛在内的所有部位皮损全部愈合之后,才考虑该患者没有传染性,一般需要2-4周时间。
六、感染猴痘后如何治疗
猴痘为自限性疾病,大部分患者2-4周内痊愈,一般情况下无需治疗。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和针对其并发症的治疗。如给予止痛、避免刮伤皮肤、保持睡眠、营养充分等。目前针对猴痘病毒的抗病毒药物如特考韦瑞等,效果有限。
七、猴痘的预防
目前对于猴痘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建议隔离治疗。轻症病例可以居家隔离,尽量单人单间居住,避免与同住家人有皮肤或黏膜的直接接触,做好被污染物品的消毒,非必要不外出。
不要与猴痘样症状者密切接触,特别是性接触。避免接触可疑啮齿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及其可能污染物,加强个人手卫生。目前国内暂没有猴痘疫苗。(作者: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殷俊,李家斌)
元宵节临近,市场上元宵、汤圆等节令食...
春季开学之际,为进一步巩固校园食品安...
为进一步加强《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...
新年将至,年味渐浓。锡林郭勒盟中心医...
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关于海南...
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全防范...
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,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。安全食品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本网部分转载文章、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,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。
安全食品法治网 fzw.aqspzix.org.cn 版权所有。
第一办公区: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;第二办公区: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