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安全食品法治网!

暑期水上项目玩乐,预防“红眼病”要牢记

时间:2024-11-15 来源: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作者:佚名

  

  

  “红眼病”学名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,其发病部位主要在眼结膜,它能够迅速将眼睛从“无辜的白”变成“愤怒的红”,故俗称“红眼病”。该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,传染性极强。全年均可发病,夏秋季温暖湿热的条件有利于该病的传播,因此该病在夏秋季易达到发病高峰,在此期间人们需要特别注意预防“红眼病”,做好眼部卫生,发现异常及时治疗。

  暑假期间,水上乐园、漂流、游泳等水上项目热度持续上涨,亲水避暑游逐渐成为人们的首选。在水上项目玩耍时,如场所内有红眼病患者,可能通过水和物品传播病毒,造成疾病传播。让我们做好“红眼病”的预防工作,确保暑期娱乐活动顺利进行!

  一、关于“红眼病”

  “红眼病”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,少数情况可由腺病毒引起,潜伏期一般为12~48小时,最长可达6天。该病属于自限性疾病,预后良好,极个别伴有神经系统症状。

  “红眼病”发病人群广,从几个月的婴儿到八九十岁的老人均能发病,人群普遍易感。虽然感染发病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,但免疫力持久性较差,容易发生再次感染。

  二、主要临床症状

  患者双眼先后或同时患病,以结膜高度充血为主要临床特征,常伴有强烈的异物感、眼睛流泪、畏光、分泌物增多等症状。耳前会出现淋巴结异常肿大,有压痛。早期分泌物为水性,继而为黏液性,有时在眼睑结膜表面形成一层灰白色假膜。患者一般无全身症状,少数人有发热、咽痛等症状。

  三、“红眼病”的传播

  “红眼病”患者是主要传染源,通过接触传播,如通过接触被患者眼部分泌物污染的用品等感染。部分患者的咽部和粪便中也存在肠道病毒,具有传染性。发病后两周内传染性最强。在人员密集的空间更容易发生传播。

  四、“红眼病”的预防

  做好个人防护是减少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生的有效方法,这些防护措施包括:

  1.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,勤洗手,避免用手揉眼睛,注意用眼卫生。

  2.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规律作息,适当参加体育锻炼,增强抵抗力。

  3.居室通风,保持居室内空气流通。

  4.不与患者共用毛巾、眼部清洁用品、眼部化妆品等用品。

  5.“红眼病”流行期间,尽量避免前往游泳池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。

  6.若家中出现“红眼病”患者,可使用84消毒液擦拭患者接触物品表面。

  7.一旦得了“红眼病”,及时就医、规范治疗,防止眼部并发症发生,同时应自觉避免进入公共场所,降低传播风险。

  健康的身体是一切工作和生活的基础,让我们共同做好“红眼病”的预防工作,为假期游玩保驾护航。

  (来源:中国疾控中心)


原文链接:https://wjw.fujian.gov.cn/ztzl/jkjy/wsrxc/202408/t20240816_6502871.htm
[免责声明]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不构成商业目的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,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。安全食品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本网部分转载文章、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,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。

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| 政讯通-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

安全食品法治网 fzw.aqspzix.org.cn 版权所有。

联系电话:010-56212737 15311203802 010-53326578
监督电话:13261336050,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57028685

第一办公区: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;第二办公区: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

邮箱:spaqfz@163.com  客服QQ:2477399413 通联QQ:2243561739
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
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