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23日,安徽省援沪医疗队691名方舱医疗队队员在上海市连续奋战53天后,圆满完成任务返回合肥。至此,安徽省先后派出的5582名援沪医疗队队员中,2049名队员已分3批全部返回。
据统计,安徽省援沪医疗队整建制接管的崇明花博园复兴馆方舱医院、崇明方舱医院,参与救治的长兴人民医院累计收治新冠病毒感染者10303人;完成核酸检测350万管,核酸采样人员累计出动4.5万人(天)次、采样1619万人次。安徽援沪医疗工作取得的成果,凝结着前后方援沪抗疫人员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,彰显了“沪皖一家亲、抗疫一体化”的情怀担当和强大力量。
精锐尽出 配置顶级
安徽医疗资源并不丰富,但在自身面临疫情、上海有需要的时候,安徽仍毫不犹豫搬出家底,从省属医院和各市分批次抽调5582名医务人员执行援沪任务。
由724人组成的方舱医疗队可以说是顶级配置,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(安徽省立医院)、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、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、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、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5家省属大医院分别牵头组建,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协调抓总,省属医院和部分市选派。团队中正高级职称19人,既有医术精湛、经验丰富的专家老将,也有一批年轻人,多人具有援鄂抗疫经历。
安徽援沪核酸采样队共4530人,其中1030人驻扎上海连续奋战36天,3500人在皖沪之间机动往返。采样队多次参与全市大规模核酸筛查、重点人群核酸检测,覆盖静安、杨浦等10个城区,累计出动4.5万人(天)次、采样1619万人次,工作量相当于给上海全市65%的人口做了一次采样。
安徽省支援上海移动检测车(方舱)11辆,单日检测能力近4万管,先后抽调328名检测人员分布在浦东、长宁、松江、静安、虹口、崇明6个区的检测点开展工作,累计检测350万管;合肥、滁州、芜湖、宣城4个市共完成10批次49万管上海外送样本检测任务。在上海,悬挂“沪皖一家亲、抗疫一体化”的大巴和检测车成为安徽援沪的亮丽名片。
用心用情 规范管理
方舱医疗队工作不分昼夜,始终如一,从无懈怠。4月1日,管理团队进驻;4月2日,大部队抵达,安营扎寨后,投入紧张工作。接管的崇明花博园复兴馆方舱医院是最早建设的市级方舱之一,开放床位2752张,当时尚未完工,管理团队提前介入,与建设方工程师一起察看场地、梳理流程、优化方案。4月4日,开舱;4月12日,首批249名感染者即治愈出舱。至5月22日,该方舱累计收治感染者8623人。
4月24日,安徽援沪医疗队又接到接管崇明方舱医院的紧急任务,开放床位2830张。这也是一个尚未完工的方舱,管理团队一边参与配合施工改造,一边进行队员增补、调整和组队工作。当晚,就开舱集中收治感染者1491人;至5月7日休舱,累计收治1510人。随后,这支队伍又转战崇明区长兴人民医院,参与定点医院医疗救治工作,至5月22日撤出,累计收治患者170人。
在组织管理上,安徽援沪医疗队接管方舱医院采取“总院﹢院区”的模式,成立方舱医院领导班子和管理团队,实行临时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。
在工作定位上,医疗队确定了“分级分类、照护抚慰、重点监测、对症治疗”的16字总体思路,提出“中西医并重提升疗效、提高床位周转率、改善住舱感受、加强临床科研”等4个工作目标。
在运行管理上,建立总领队每日碰头会、院长工作例会、每日信息专报等制度,及时协调解决院区提出的困难和问题,当日事当日清,高效处置;制定完善方舱医院运行管理、诊疗护理、院感防控、应急处置等4个方面50多项制度、流程和应急预案,形成《方舱医院工作手册》。
在诊疗护理上,注重分类管理,高风险因素人群在舱内相对集中安置,加强健康监测、基础疾病接续治疗和护理服务;注重质量安全,成立专家组,同时利用后方医院专家资源,对舱内治疗方案进行把关、优化,对复杂病例进行多学科会诊;注重中医药应用,推广皖沪1—4号方和皖产疏风解毒胶囊,汤剂组方和中成药应服尽服,国医大师徐经世远程会诊;注重人文关怀,舱内成立人文关怀小组和志愿者组织,开展心理咨询疏导。
迎难而上 凝聚力量
采样检测的风险和辛苦超出预期。采样检测人员工作场所分散、环境复杂,刮风、下雨、高温都遇到过,队员在室外穿脱防护服、吃饭,易出现职业暴露。为了减少危险,很多队员坚持不喝水、不吃东西、不上厕所。
方舱运行时刻面临院感防控、突发情况处置、安全风险防范等多重压力。方舱医院为花博会展览馆和工业园区厂房紧急状态下改建的,受设施设备条件、内外部环境和驻地宾馆等因素限制,医疗、公安、消防、保安、保洁5个方面人员同时进出,给院感防控带来巨大压力。医疗队紧盯“进舱、舱内、出舱、通勤、驻地”闭环和“重点环节、重点部位、重点时段”,持续开展全方位、全流程风险排查,努力将感染风险降到最低。
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。援沪医疗队成立临时党委,设立5个党总支和15个支部。临时党委召开了11次会议,及时传达学习上级精神和要求,迅速贯彻落实到援沪抗疫工作之中。在援沪期间,方舱医疗队中有226名队员在一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。
赢得肯定 彰显担当
安徽援沪医疗工作得到了有关领导的肯定与鼓励。进驻一周,省委书记郑栅洁、省长王清宪、常务副省长刘惠、省委秘书长汪一光等对援沪医疗工作多次作出指示批示,对医疗队工作的褒奖、健康的关心、安全的牵挂给了全体队员巨大鼓舞。
从最初的队员选派,到驻沪保障,再到平安凯旋,援沪医疗队在前方奋战,省疫防办、省卫生健康委始终当好坚实的大后方。省疫防办3月底接到援沪抗疫任务后,立即组建工作专班,协调各地和省属医院选派精兵强将奔赴上海。特别是4月初,安徽一天之内就要组建3500人的采样队驰援上海,时间紧、任务重,省疫防办在全省范围内调集人员,周密制订交通保障方案,保证了采样队员连夜安全赶赴上海投入战斗。
省疫防办时刻关注援沪医疗队员,每晚电话了解当日工作和生活情况,及时协调解决具体问题。针对在沪防护物资较为紧张的情况,调集省内优质资源,共发往上海医用防护服7.3万件、N95和外科口罩20多万个、隔离衣3.8万件、护目镜和防护面屏6.6万个。
5月初,得知援沪医疗队即将完成支援任务后,省疫防办立即对接,专门研究制订援沪医疗队撤离及隔离休养方案,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。5月23日19时许,在沪部分方舱医疗队员及相关派驻人员共195人抵达合肥市巢湖中庙碧桂园凤凰酒店,省疫防办、省卫生健康委等主要负责同志在酒店门口欢迎问候。
据了解,上海市委、市政府向安徽省援沪医疗队赠送了题写“杏林济世义高云天,星夜援沪情暖浦江”的锦旗。援沪方舱医疗队撤离前夕,上海方面在崇明花博园安徽园区组织了“共栽黄山松、长续沪皖情”植树活动,共同栽下的两棵黄山松将永远见证沪皖同心抗疫结下的深情厚谊。
元宵节临近,市场上元宵、汤圆等节令食...
春季开学之际,为进一步巩固校园食品安...
为进一步加强《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...
新年将至,年味渐浓。锡林郭勒盟中心医...
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关于海南...
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全防范...
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,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。安全食品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本网部分转载文章、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,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。
安全食品法治网 fzw.aqspzix.org.cn 版权所有。
第一办公区: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;第二办公区: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