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安全食品法治网!

汛期来临,警惕病从口入

时间:2024-11-15 来源: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作者:佚名

  

  

  6月以来,我国多地进入主汛期,如果发生洪涝灾害,可能导致食品原料污染和食品生产、加工、制作、储存、供应等关键环节的污染,食源性疾病发生风险增加。中国疾控中心在此温馨提示:汛期关注食品卫生,警惕病从口入。

  一、汛期主要食品卫生隐患

  1.食品原料受到污染

  洪涝灾害发生时,粪便、生产生活垃圾、有毒化工产品(如农药、鼠药、重金属等)可能会随水流扩散,储存的食品、原料、田间作物等可能会被浸泡、污染。

  2.食品加工环节污染

  洪涝灾害期间,食品加工场所、厨房、厨具、餐具等可能被淹而导致污染,加之缺乏清洁水进行清洗,可能导致食品加工制作时被污染。

  3.卫生服务可及性降低

  当地医疗卫生服务场所、设施和设备等遭到破坏,影响正常的医疗卫生服务,若病人得不到及时治疗,潜在的传染源得不到妥善管理,进而也会增加污染食品的机会。

  4.病原菌易滋生

  汛期高温高湿的环境十分有利于致病菌的生长繁殖,加速食品的腐败变质,污染机会也相应增多。

  二、如何预防病从口入

  1.食用安全食物

  洪涝灾害期间饮食卫生条件有限,避免食用高风险食品。

  不吃生食、不饮生水。食用烧熟煮透后的食物,尽量饮用烧开的水或瓶装水。

  熟食室温存放不超过两小时。熟食应及时分类冷藏保存,室温存放不超过两个小时,冷藏后再次食用前务必彻底加热。

  不吃被污水浸泡过的食物,不吃腐败变质、不新鲜的食物,不随意捡拾、使用洪灾水域漂浮物。

  不食用死因不明或溺死的畜禽或水产品,不采摘食用野生蘑菇、野菜和野果。

  2.使用安全的生活用水

  若供水系统被破坏,应该选择经消毒处理的水清洗食材。不使用未经处理的地表水和雨水清洗食品原料、瓜果、蔬菜和餐具。

  3.保持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

  生熟分开,避免交叉污染。生熟食材应有专门的存放地点、容器和处理用具,分开放、分开洗、分开切。

  饭前便后、准备食品期间均要注意保持手部清洁卫生。

  保持厨房清洁。若被淹,食品加工、制作、储存的场所及用具要及时清洗消毒,确保安全后再使用。

  4.合理储存食物

  汛期或洪涝灾害期间,囤积或集中供应保障性食品时,应注意选择耐储存的食品种类和食材。

  储备易保存、不易变质的食品。尽量选择定型包装食品(如方便面、压缩饼干、罐头等),少囤简易包装、生鲜食品等储存条件要求严格、保质期较短的食物。

  尽量将食物加盖存放在干燥的高处,做到防潮、防蝇、防虫、防鼠。

  5.储备药品,及时就医

  汛期,家中应提前储备一些常用止泻、止吐、抗菌等药物,如黄连素、蒙脱石散、口服补液盐等。注意留存所在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村卫生室医生的联系方式,若胃肠炎症状得不到缓解或恶化,及时寻求专业救治。

  

  (来源:中国疾控中心)


原文链接:https://wjw.fujian.gov.cn/ztzl/jkjy/wsrxc/202407/t20240705_6479251.htm
[免责声明]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不构成商业目的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,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。安全食品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本网部分转载文章、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,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。

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| 政讯通-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

安全食品法治网 fzw.aqspzix.org.cn 版权所有。

联系电话:010-56212737 15311203802 010-53326578
监督电话:13261336050,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57028685

第一办公区: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;第二办公区: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

邮箱:spaqfz@163.com  客服QQ:2477399413 通联QQ:2243561739
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
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